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特色建设

项目基础及建设目标内容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8日 点击数:

    德育活动课程基地是以先进的德育理论和课程理念为指导,广泛挖掘利用校内外资源,主要结合各学科,尤其是社会人文学科教学,通过校风育人背景下的实践体验,实施多角度、多维度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师生和学校发展起导向、动力、保证作用的活动类课程的基础性、研究性、示范性平台。

申创这一基地,学校有较为坚实的项目基础和较为明确的建设目标、较为丰富的建设内容。

(一)项目基础

1.理论基础

1《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运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2《南通市高中德育活动课程》德育活动课程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具有信息吸纳的广泛性、资源整合的自洽性和道德濡染的深刻性。根据课程属性,我们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挖掘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设计开展各种课程活动,增强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另一方面也要因时、因地、因校、因人而异,确定适宜的活动主题或活动专题,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典型性。”

3《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大卫·库伯著,王灿明译大卫·库伯David A Kolb是哈佛大学教授、当代世界最杰出的体验学习专家。该书以杜威、勒温和皮亚杰关于体验学习的论述为支撑,以心理学、哲学、生理学学科为依托,总结了体验学习的过程,提出了体验学习的结构模式,是国内翻译的第一部体验学习理论专著。

2.实践基础

1)德育活动课程已具规模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世纪之交以来,学校不断尝试课程化德育。此种德育虽不很序,但有益;虽无很大影响力,当有相当生命力。这种感性课程行为,其实是栟中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的无意识起步。

① 入学第一课 新生进校参加开学典礼和第一堂班会校风建设动员,已成固定模式。

校风渗透课 学校、班级层面,期中、期末、毕业都照应开学校风建设动员回顾、小结、总结,向各活动领域渗透,向社会延伸,各1课时,已制度化。

③ 学校党团课 党校团校授课中校风育人为主的德育内容有较大稳定占比。

④ 清明缅怀课 每年“4.5”前后,学校安排1课时,在正气碑前举行缅怀先烈活动,纪念当年牺牲在日寇占领下校园内镪水池中的4位抗日志士,已成为传统。

⑤ 军训基础课 新生在校内或基地接受一周时间军训,必上2-3堂以弘扬校风、严守校纪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课。

⑥ 基地实践课 每年3-4月制度化组织学生到多个德育基地参观采访,劳动锻炼,举行成人仪式。

⑦ 史馆班会课 200880校庆制作大型校史馆,全校各班组织参观,校史馆已成为不少班级校情校史教育主题班会的首选场所。

⑧ 艺体选修课 贯彻课改精神,落实“体艺2+<!--?namespace prefix = st1 ????-->1”,学生全员上好活动选修课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⑨ 书法鉴赏课 在南通博物院举办栟中2012届高二6班学生毛文睿书法作品展,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前往观摩,3课时。

德育系列课 连续20年,分别在3-4月和9-10月划出一定课时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环保科技节。两节各有将德育融合智能发展的10个专题,都有详细预案,学生全员参加适合自己的项目。此为德育活动集合课程初胎。

另外,学校档案室存有改革开放30多年、60多学期7位校长围绕校风育人专题的开学典礼、期中小结、毕业典礼讲话,以及师生代表国旗下讲话等,这些可视为该课程教材雏形。

2)德育活动课程已有参照

良好校风是宝贵的校本文化资源。2004年学校以省级课题引领,运用校风资源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编写并正式出版教材《校风育人》(缪铭)。教材基本内容系蕴含栟中良好校风的史料,其绪言、后记等为专论,有一定理论品位。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组专家评价“是一本以文载德,以德彰文的好教材”,许多来访学校争相索要。“以语为舟,以德为舵,借校风以扬帆,载学子以远航”,该书深得师生喜欢。校本语文课程堪作本课程基地建设的参照系。

3)德育活动课程已作研探

长期办学实践、德育实践让栟中人意识到自己的学校,有着一种难得的、与校俱来、与日俱增的地气。学校缘其兴旺发达,缘其前途无量。他们逐步明了这种地气其实就是基质良好的校本文化,其常态表现便是校风育人为主线的德育活动。新一代栟中人更是意识到对之有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传承光大责任。有关德育活动课程研究的课题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和中国教育学会立项课题。

3.资源基础

硬件——

1)近年校园扩建,空出南区学思楼4层,1500平米,水电、卫生设施配套齐全。该楼俯视源远流长、文蕴丰饶的栟茶运河,可将其改设为供学生学习感悟的栟中教育博物馆乡土文化体验馆和修身教育研究所

(2) 学思楼后一栋成思楼(现学校图书馆),2000平米,拟将该楼及附设场所改造为富有校本、地方特色的南沙书院(栟茶古有南沙书院,南沙,栟茶又名)。两楼之间空地建生态园等

(3) 拟将体育馆东、南、西2-310多个基本空置厅室设为德育活动室,包括排演修身道德剧的文功剧场和栟茶地方戏的浒澪花鼓剧场等。

4)现有栟中史馆500平米、大型雕塑两尊、文化广场两片,校园景观8处,及画廊、灯箱、浮雕、水榭亭台等较多德育文化设施。

5)现有正气碑校内德育基地,及如东洋口港、如皋红十四军成立故址、栟茶新四军苏中军区成立故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南通博物院、南通审计博物馆、南通张謇纪念馆和南京雨花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校外德育基地9

62011年经由山大儒风学校文化研究中心支持协助,已在原地重建的风淳楼,以及风雅楼、风正楼作较高品位校本文化呈现,2012-2013年结合教室、办公室餐厅装修,将此项工作覆盖风范楼、风华楼、知辛楼,直至全校。

(7) 学校邻近南通市中学生实践基地,拟在该基地设立德育活动课堂

8)古镇栟茶开发重建“一柱楼”,恢复设立苏中军区成立故址,学校拟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并与地方协商,适时将该其列入校外德育活动基地。

另外,未来3年左右拟结合学校东扩,生活区东迁,新建高标准学生公寓,建设规模暂定4栋多层,共80000平米左右。目前已征地30亩。拟于室内外融汇各种德育因素,并在园区设置各种景点,呈现高品位学校文化。该学生小区拟名“玉成园”,生活德育,玉汝于成之谓。

软件——

学校历史悠久,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积淀深厚,德育活动课程资源丰富,大体上可分为:

1蓝色资源 包含南黄海人文底蕴;包括茶盐运文化,扶海洲、海子牛传说,新时期江苏、南通、如东精神,以及栟中海边社会实践基地有关教育素材。

2绿色资源 包含环境伦理、文明礼仪;包括以栟中绿色学校报道文章、《环境保护,贵在行动》8个案例、《盎然绿意写人生》短片、《栟中学生手册》,《拳操铿锵 绳舞飞扬——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短片、央视拍摄、播放的栟中两档120分钟节目《海的王国》《抢滩洋口港》等。

3金色资源 包含栟中理念文化、办学特色;包括中踏实学风、朴实教风、扎实政风和良好校风,许多为人称道、口口相传的求实、务实的人和事,及以此形成的文本视频。

4银色资源 包含栟中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红烛情怀,包括学校关工委讲座、访谈,南通市关工委先进单位、个人,栟中校外音乐、书画辅导站及栟中体育俱乐部活动等。

5红色资源 包含革命传统、民族精神;包括栟中校史、校歌、校标、中学生荣辱观,及中办学先贤事迹、为国捐躯校友传略,以及栟中657080校庆纪念册,平民教育家姚止平雕塑、文集、画册,省、市廉政文化基地,学校所在地新四军苏中军区成立故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上部队诞生地有关史料等。同时包含光明温暖意境,包括知名校友李金华、徐守盛寄语,《雏鹰报》《栟中同窗格言》《栟中奖学、助学金发放办法》,以及马素芬奖学金(5000美金)、姚止平助学基金(30万元)、缪鹤生教育发展基金(100万元)等。

6古色资源 包含学校当地历史印记、民间文化,包括栟茶石板街、西石桥传说,及一柱楼、清代四大文字狱徐述夔诗案,以及意韵优雅的地、校特色文艺,如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浒澪花鼓等

此外还有许多本色资源,包含区域或地方德育活动课程内容,包括南通市《高中德育活动课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月,40万字,主编秦建荣、姚天勇,执行主编顾志刚、沈惠祥),含课程方案及三大领域: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栟中心理健康教材》1989年启用;栟中《校风育人》(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58月,26万字,主编缪铭);学校和地方联办的文化研究会及其会刊《居旅栟茶》等。

4.科研基础

学校承担十多项国家、省级德育课题研究,成果在全国学校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作大会交流,并收入教育部主编的《学校德育工作全书》。参与南通市高中德育、科学活动课程建设研究。设有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原长期分管学校德育的副校长缪铭工作室(兼关工委、校友会、校史研究室)。

5.师资基础

1)现有江苏省特级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1名,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83名,县以上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及德育活动优秀指导老师40多名,形成开拓创新、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2)聘请栟中知名校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贵州大学教授郑强、南京大学教授冒荣、旅美著名画家、校友丛志远、原中央军委办公厅战略组组长、校友俞源将军担任课程基地顾问。

(二)建设目标内容

1.建设目标

依照《南通市高中德育活动课程》,结合本校实际,倾力打造基于校风育人、结合学科教学、富有实效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基地。

1)促进学生发展目标

总结我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当下青少年存在的主要问题,本项目将聚焦于八项目标:一是学会感恩,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二是励志启智,引导学生点亮人生梦想,建立高水平的成就动机;三是崇尚诚信创建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四是筑梦铸魂,引导学生汲取思想精髓,培养大爱胸怀,立德修身;五是保护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尊崇生态伦理;六是树立信仰,引导学生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七是善于理解,引导学生对父母、老师和同学要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八是情系乡土,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回报家乡。

2)促进教师发展目标

打造一支专兼职、在退职、校内外结合德育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培养其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帮助教师确立德育首位意识,增强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德育要求的达成能力。帮助教师提高德育活动组织、设计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帮助教师了解、传承、发展栟中文化,弘扬中教风、栟中精神,自觉树立师表形象,从根本上加强特色优质师资建设。

3)促进学校发展目标

 促进课程开发开设,落实南通市高中德育活动课程实施意见,实施栟中“十二五”课程规划,增强学校课程能力。促进德育高效开展,强化德育铸魂功能,弘扬校风育人传统。促进理念文化建设,深化校本教育科研,构建校本教育理论,激发办学活力。促进事业内涵发展,以精致化课程实施和基地管理,助推学校提高质量,提升品位,做优特色,做强品牌,发挥栟中区域辐射示范作用。

2.建设内容

1)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构建多维度、大容量实施载体,形成能充分展现学科性、活动性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和德育文化,具有栟中传统和创新色彩,且易于融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特别是社会人文学科课程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呈现“以一带多”格局。

“一”,在学校南区建“栟中德育活动中心”,包括“一院两馆一所一园”南沙书院、栟中教育博物馆、乡土文化体验馆、修身教育研究所生态园。

南沙书院:1-2藏书、阅览,拟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各类图书20000册,增设 4个电子阅览室。第3层设意蕴丰厚的4个书斋,文功(栟中首任校董会主席)书斋、一朋(栟中首任校长)书斋、国光(栟中解放后复建负责人)书斋、止平(平民教育家、栟中原校长)书斋。4层设功能齐全的4讲堂

中教育博物馆:迁进原校史馆(部分重新制作),组合校友信息馆,设工界、 农界、商界、军界、政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医卫界、金融界等知名校友事迹、成果陈列室,以“将星闪耀”“翰墨飘香”“院士风采”“部长情怀”“杏坛烛照”“科技之光”“英模壮歌”“杏林春暖”等图文展板和视频、音频,生动呈现校友们的成长历程和非凡业绩,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重要影响,让学生通过参观、鉴赏,正确理解、深切感悟立德与立业的引从与互辅关系,更好地启智励志,规划人生,发展身心。

乡土文化体验馆:馆内展示乡土绿色文化,突出环境伦理;蓝色文化,彰显盐运底蕴;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青色文化,呈现古镇意韵;银色文化,映照红烛情怀。活动体验注意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有高雅艺术类的活动(如花鼓戏、秧歌、说书、魔术等),有以吃文化为主的活动(如南黄海特色小吃DIY,还有以体育类为主的活动(比如划龙舟),让学生体验地方民俗,流连忘返。

修身教育研究所:积存德育资料,管理课题研究,编制校园德育报刊等。附设名师工作室、家长委员会和关工委。

生态园

环绕南沙书院和栟中教育馆、乡土文化体验馆,栽植200多种树木花卉,放置1000多种盆景,设立画廊、浮雕、文化墙、亭台水榭等。并辅以各种展板、铭牌。

原、馆、园付诸专业设计、建造。

“多”,在体育馆2-3层设文功剧场、浒澪花鼓剧场,将边厅各室设为10多个门类的德育活动室,在风雅楼东端12层各设1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兼心理咨询室),全部装备相应设施,落实专、兼职辅导老师和场地管理员。以栟中空前规模的活动场地激发学生青春活力,让他们内外兼修,实活兼备。改建8景”,扩大规模,美化校园,赋予其诗情画意、雅趣神韵。支持、参与南通市中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在基地设立富有育人功能的栟中德育活动课堂,供学生轮流参加军训,开展种植、养殖、捕捞、烹饪等劳动实践,开展生物实验,领悟环境伦理;同时感受农家生活、田园风光,陶冶情操。发挥如东洋口港、如皋红十四军成立故址、栟茶新四军苏中军区成立故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南通博物院、南通审计博物馆、南通张謇纪念馆和南京雨花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德育基地作用,组织学生参观、采访、体验让学生耳濡目染,益智怡性。

2)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构建

① 教材 (以南通市高中德育活动课程为范本,由校长室、政教处、教导处、教科室、团委、关工委联合编制主编 王东宁 副主编 丛翔 缪铭)

A.《德育活动课程》以缪文功先生的《中华中学修身教科书》为基础组织修订,体现历史的延续性。以班主任和各学科,尤其是社会人文学科骨干教师为主编写)

纲要总冒

方针导向篇 全面发展、彰显个性教育

政治方向篇 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教育

价值取向篇 人生意义、前途理想教育

道德归向篇 知荣明耻、净化心灵教育

行为倾向篇 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

审美旨向篇 文艺常识、高雅情趣教育

身心走向篇 体魄强健、心理健康教育

创造意向篇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育

每篇设三维目标要求,及学习感悟、活动陶冶、劳动实践、参观体验4类案例,每类3则(分别适合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每篇12则,共96则。

全书30万字左右。

B.《德育活动课程 雏鹰报》《心雨》

扩容改版续办《雏鹰报》。学生全员创作,专职及有关语文教师指导,突出课程主题和学生德育活动感悟内容主体,采用多种文体,对开四版,定期出版,每学年集结出版合订本,规模15-20万字,并配彩页若干。

2013年创刊学生发展指导月报《心雨》,内容以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为主。

C.《中华中学修身教科书》缪文功著

D. 一组栟中视频《一树东南誉神州》《盎然绿意写人生》《用足迹印证奇迹》《古运河之歌》《拳操铿锵,绳舞飞扬》及学校所在地视频《居旅栟茶》等。

E.继续结合使用《南通市高中德育活动课程》(已使用1年)。

③ 教法

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各种预设环境,参照教材教参范例,设计开展具有鲜明德育指向的感悟实践活动、认知学习活动和游戏娱乐活动。

学科

实施重点

教时

责任人

政治

让调研、辩论深化德育

50教时。2013-2014学年起,高一每学期10教时,高二每学期10教时,高三上学期10教时,下学期不开。每学期学科性德育活动教时占比80%,非学科性德育活动教时占比20%。注意结合国家课程实施和江苏高考改革,对德育活动教时作合理分配和及时调整。

课时安排结合课程内容、时令特点,充分听取学生建议意见,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夏令营、冬令营等时间,至各德育基地活动。

课程教时纳入学校总课表。

孙丽

语文

让阅读、写作浸润德育

康群

外语

让语境、语感渗透德育

汤兴元

地理

让国情、乡情灌输德育

于萍

历史

让故事、典籍活化德育

周吴兵

生物

让考察、制作生成德育

蔡斌

数学

让归纳、演绎具象德育

桑亚

物理

让想象、推理拓展德育

管金来

化学

让实验、探究引申德育

彭建明

音乐

让观影、演出蕴含德育

骆杰

体育

让运动、锻炼贯穿德育

李拥军

美术

让鉴赏、书画提升德育

惠映清

信息技术

让搜索、编程感受德育

缪小龙

校本、地本

让体验、探究领悟德育

陆春建

注:非学科性德育活动课程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红线、以各种专题或系列活动为载体实施。

学科性、非学科性德育活动课程实施均蕴含、体现校风,包括学风和教风内容及要求。

④教师

拟聘专兼职教师65名:班主任领衔本班任教,语文、政治等学科教师及基地指导老师从不同层面、侧面协助教学和管理,并落实职责;拟聘学生指导员65名:选聘有特长、专长的学生担任活动指导员,如器乐、歌舞、书画、田径等,课程贡献计入学生专项、综合素质测评。

3)建设促进自主活动的互动平台

    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之下自学、质疑、讨论,启迪思维,挖掘潜能,高效学习。着力优化教学过程,构建互动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① 人机互动,建构数字德育,创新活动载体

成立网络德育研修中心,打造优质数字化育人环境,拓展多元化育人渠道,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德育数字化建设力求计划明确、分工具体、考量准确。充分发挥校园网信息及时快速的流通功能。在知行楼(科技实验楼)建成高标准高品位录播室,初步实现网络同步授课,网络同步答疑,形成大容量、开放式网络课堂。在南沙书院建4个开放式网络学习室(德育讲坛),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如:信息资源检索库、音频视频点播系统、虚拟试验、虚拟学校、虚拟实训环境等,为学生跨学科跨章节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帮助;各年级、各学科结合课程实施开设多类多项第二渠道活动,如电脑绘画、动漫设计,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把握知识和实践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并在学和做中自我测验、自我总结反思,不断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效果;同时借数字化德育活动高能课堂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和现代气息,增加课程活量,提升课程和学校品位。

② 师生互动,转变教学思想,培育课程生机

把握德育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内涵,创设能动和谐的德育过程,取得课程效果、基地效益与师生教学素养的同步提升。实行“师生导师制”,实现“授以鱼”到“授以渔”的方式转变,重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德育体验、探究、接受、迁移、运用能力,防止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德育知识传授,防止应试德育;尤其注意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创见,和学生在活动中平等研讨,包括学生提出问题后的教师参与研讨。实行“生生导师制”,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态度转变。让其通过德育实践,领会方针思想,理解德育对育德、促学、立业的重要性,避免、消除参加德育活动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的错误想法和模糊认识,践行德育为首、学习为主、全面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同时,把教师视作益友,在与教师主动交流中直接间接获得各种德育体验和感悟,借以丰富课程资源,发挥资源效益,让课程为学生健康人生、成功人生奠基。

③ 知能情意互动,营造生态平台,内生自主机制

恪守教人向善德育宗旨,深悟善者不唯善良,而为完美,缘起“止于至善”,将本课程基地建设成最适合培护学生人性“善”根,催生学生人性成长的肥田沃土。通过丰富而系统的课程活动,唤醒学生个性发展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茁壮成长的内生动力,让学生渐悟规划美好人生、建塑向善灵魂的德育真谛。达此境界,课程实施重在启发学生以“理解向善”引领“行为向善”,以“向善行为”深化“向善理解”,形成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知能情意良性转换互动。故而栟中教育博物馆、乡土信息文化馆以及综合活动室、校园景观带、基地实践场、文本阅览馆、古镇凭吊处等课程教学场所均要对学生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听觉感染力,能让学生叹为观止,景行行止,自然而然地产生由传承到发扬、由模仿到超越、由内生到外发、由受动到施动的强烈欲望和持久热情。

4)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

师生共同开发,点面结合开发,校内外同步开发,按计划系统开发,通过资料检索、采访记录、梳理提炼等渠道,综合开发各种与校风育人、学科教学相关联的、富含德育活动价值的课程资源。

开发资源类型类别(参见本表P7-8“资源基础”:

① 历史积淀资源

栟茶千年古镇,远早于如东县治;栟中八秩老校,系县内最早完中。学校所在地如东,乃至南通文化底蕴十分深湛丰厚。唐宋明清,直至近现代,许多含蕴遗风雅韵、民族精神的史籍史迹是学校德育活动课程的海量资源。

② 当代生成资源

历经兵燹复校之后的栟中依旧以正气良风立校兴教,煌煌校史记载着学校贯彻方针,育人为先的办学历程。在学校卷帙浩繁的档案史料中,德育计划总结、活动方案、讲话报告、图文报道等占有较大比重。栟中先后成为首批市、省德育先进学校,世纪之交,特别是新课改以来,德育以其开放姿态和优势地位,向学科、环境、活动课程灌输、渗透,向社区和学生家庭延伸,德育元素大量衍生,德育资源持续累积。

③ 未来预期资源

建设课程基地绝非权宜之计,课程资源开发需要与时俱进。随着学校“十二五”规划实施,必将生成更多、更优德育资源。同时,学校所在地栟茶振奋人心的“生态宜居新镇”“旅游风情古镇”“文化教育名镇”“现代产业强镇” 四镇同创工程即将启动,课程基地将得以开发利用大量地方德育资源。

5)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

德育十个责任制”为保障确立通过课程实践中的师资培育,促进学生、学校发展,促进辅导区及更大范围较多师生、学校发展的大课程视野和大教育动机;让教师借助基地,优化专业成长。

① 让教师在基地教研组织建设中成长

由政教处、教导处、团委联合牵头,以班主任及部分政治、语文教师等为主体,建立本课程教研组,并按年级建备课组,委派资深教学骨干担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将青蓝工程和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晋职、提拔覆盖德育活动课程师资;激励教师在组织中成长。通过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扬州大学教科院、南通大学教科院相关德育研究专家,每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每三年组织一次国外德育考察活动,每年选派专职和部分兼职教师到高校进修,提升德育骨干教师素质。

② 让教师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中成长

围绕资源持续开发、教材编写修订、活动载体设置、学习能力生成、教学模式构建、优课观摩评比、论文征集评选及校际交流研讨等,设计实施德育活动课程专题、系列教研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在基地教研活动中强化课程理念,提升课程素养,促进教师在活动中成长。成立“长江两岸十校德育论坛”,每年组织一次德育活动好课评比,邀请省教育厅、南师大、北师大、华师大等德育研究专家来基地点评、指导。

③ 让教师在基地成果首先应用中成长

鼓励教师推广应用课程基地成果,包括教材建设成果、教法研究成果、活动开展成果、学生培养成果等,帮助教师在成果应用推广中享受课程成功,感受课程魅力,增强课程信心,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同时借以佐助课程教师班级教育管理或学校、年级德育工作乃至其他学科教学,实现教师在应用中成长。

6)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

基于实践创新是现代教育与育人理念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实现方式,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仅从丰富多彩的课堂、斑斓多姿的社会中获得知识,体会社会及人生意义,而且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并最终转化为自身能力、智慧和创新、创造精神气质。

此为本课程重、难点,拟从三方面着力,并务求突破。

①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引领激励途径

深刻认识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致力素质教育引领下的学生体验创新、感悟创新的德育活动体系和德育实践环境建设。将培养学生全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为课程教学的核心要求,在本学科和跨学科领域鼓励教师发现和发掘学生潜质潜能,尤其关注品质优秀、个性鲜明、特长突出的学生,像带研究生那样着力培养他们,适时点拨他们,系统提高他们,真心成就他们,为他们创设脱颖而出的机会和条件。通过“校园百佳”“五四最美学生”“感动栟中”等系列评比活动以及国庆歌咏、元旦晚会等传递正能量,营造浓烈的德育氛围。制定奖励细则,评选表彰创新学习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项目,在全校营造浓烈的德育实践创新氛围。

②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增知启智途径

在校内外德育活动基地为学生创设掌握新知的环境,架设创新攀登的阶梯。让学生在南沙书院含英咀华,在栟中教育博物馆活动感悟,在乡土文化体验馆观摩体验,在石板街揽胜怀古,在苏中军区诞生地缅怀先驱,在德育课堂耘艾养性,在海边基地观光怡情……,让学生借助种种知能平台和情感载体,焕发创新热情,生发创新智慧,触发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课程实施中强调实践课堂的打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问题困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积累科学认知,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研究试验途经

课程实施要贯穿研究性教学,指导学生根据课程创新主旨,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研究方向,设计课题方案,或单独探究,或合作攻关,以求异思维催生创意,以务实之行催发创造。本课程实施可预期的学生创新包括“小事弘扬新风”“浒澪花鼓新唱”“一柱楼诗新论”“生态校园新景”“琴棋书画新韵”“《异想天开》新编”“雏鹰心雨新声”“同窗格言新作”,以及“巧思变废为宝” “奇思成就实验”“妙计扮靓家乡”“妙想化解难题”等项目类型。学生将通过各种途径将课程知识转化为创新能力,将课程知识和创新能力内化为自身素质,课程实施将获得丰硕的显性和隐形成果。

 

 

 

 

打印文章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