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栟中简史

栟中校史——在民族危急的岁月里诞生成长(1928—1941)

作者:zhangxiuyin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15日 点击数:

栟茶古镇,人文荟萃,多有识之士。1928年,拼茶镇留日清末秀才缪敏之,留法经济学博士、中共早期党员徐一朋和他知名人士蔡晦渔、蔡观明等,集资兴学。5月于西街新建校舍20余间,招收初一新生45人,923日正式开学,校名为“东台县私立拼茶初级中学”(当时后拼茶隶属东台县)。缪敏之为校董事会理事长,徐一朋为首任校长。办学经费主要由地方名士捐助,缪敏之带头捐地60亩,缪秋舫捐资一千银元作基金。办学宗旨如缪敏之作词的《拼茶中学校歌》所云:“拼茶虽小开化早,人知学为宝。树立中学校,强吾身体,健吾脑。勤勉奋发,努力行知,赶上文明道。济世广需才,惟吾拼中共永葆。

学校创建之初,进步师生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向封建旧文化、旧观念开战,走向街头、乡村,给乡民剪辫子,动员妇女放足。11月初,徐一朋等人发动召开民众大会,宣传破除封建迷信。某夜,城隍庙、东岳庙等处神像被毁,地方被毁,地方守旧势力迁怒学校,纠集四乡农民、渔民数千人,于1112日午后蜂拥入市,将拼中校舍全部焚毁。校长徐一朋偕教师于绍杰星夜步行至东台县政府申诉。县长受诉亲临查办,缉捕肇事者数人,并指定北街已废城隍庙为校舍。稍事修整,旋即复学。建校伊始,新校舍被毁,教学设施简陋。但课程设置齐全,教师治学严谨,学生攻读刻苦。

1928年冬,徐静渔、蔡暹、徐希祖、周庠等爱好文学的学生发起组织“旭社”,出版校刊《旭日》。

1929年夏,徐一朋调任东台县中学校长、教育局长,拼中部分教师和学生随同前往东台中学任教或读书。拼中校长由陶培之、胡植哉(中共早期党员)、缪仲等担任。其中胡植哉任训育主任、校长多年。他严于律已,教书育人,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经常带病工作,对撑持拼中一个时期的困难局面,搞好学校的内部管理,谋求学校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929年夏末招生。1931年秋,学校成为单轨初中,学生近百人,教职员10人,工友3人。

19325月,《拼中月刊》创刊,辟“评论”、“文艺”、“诗”,“本校纪事”和“杂俎”等栏目。“评论”涉猎甚广。仅就1936年出版的232425期合刊而言,有抗日救国的呐喊和对伪满皇端等丑类的抨击;有对官场黑暗的嘲讽;有青年理想的抒发;有对妇女解放的呼唤;有对求知方法的探索和对当时教育现状的评述,这些充分反映了《月刊》的进步倾向和当时青年学生的思想面貌。

1934年,江苏省教育厅冯策督学来拼查学,指出拼中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就要注意解决师资和经费不足的问题。校董事会和地方人士请求县政府批拔野鸭荡草田四万亩,以其收入补充学校经费来源,并向县教育局申请按月发给被助经费;同时设法延聘教学水平的高教师任课。徐一朋复任拼中校长以后,与地方人士一起,积极筹募经费,扩建校舍,发展规模。1937年,学校发展成为双轨初中,学生240多人,教职工20余人。19383月,南通、如皋相继沧陷,拼茶偏安一隅,通如沧陷我的一些教师、学生来拼执教、就读,学校进一步发展。下半年增设高中部,招高一新生50多人,更校名为“东台县私立拼茶中学”。学校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也注意实际技能的培养。如劳作课男生学木工、竹工,女生习烹饪、缝纫等家事。学校对体育也很重视,男篮女篮均强,田径队多次赴东台参加县级比赛,捧回银盾锦旗。学校风纪良好,教学活动、学生生活井然有序。1938年—1939年又从袁庄购拆民房数幢,在校内增建六个教室和其它用房共30多间,围成三合厢,中筑花坛,种植多种花木。1939年下半年,学校派员通过日伪封锁线,去外地购回大量理化生物仪器、药口,开设了理化、生物实验室,让学生自已动手做实验。同年,为适应抗战需要,还增设了军训课。军事教官徐静渔,购买了一批进步书籍,如《论持久战》、《西行漫记》、《项英将军言论集》等,供学生秘密传阅。

1940年下半年,学校发展为初一、二双轨,初三一个班,高中单轨共八个班,学生近400人。19417月,第一届高中学生毕业,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演出了《二月新歌、《毕业上前线》和师生创作的话剧《新生》,部分毕业生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这一时期,日寇大举侵华,广大师生积极开展各项抗日救亡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生成立“抗日救国协会”,出版《抗日旬刊》,宣传抗日。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多次组织师生上街游行,劝募慰劳品,慰问抗日将士。上海《新闻报》社将慰问品代为转送前线,并予以报导。

1938年,李堡《滨海报》社被日机轰炸,该报由拼茶接办,校长徐一朋任社长,胡植哉、何晴波等先后任编辑,报导搞战消息,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广大群众和青年投入抗日斗争。学校部分爱国学生及社会青年还组成拼茶青年救亡团,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生成立“抗日救国协会”,出版《抗日旬刊》,宣传抗日。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多次组织师生上街游行,劝募慰劳品,慰问抗日将士。上海《新闻报》社将慰问品代为转送前线,并予以报导。

1938年,李堡《滨海报》社被日机轰炸,该报由拼茶接办,校长徐一朋任社长,胡植、何晴波等先后任编辑,报导抗战消息,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广大群众和青年投入抗日斗争。学校部分爱国学生及社会青年还组成拼茶青年救亡团,积极形展抗日救亡活动。

1940年春,中共江苏省委地下组织领导成员黄逸峰(当时公开身份为国党战地特派员)曾来校发表有关抗日的演说。黄桥决战胜利后,几十名学生有组织地为新四军征集运送慰问品。同年1027日,部分教师和全体学生主动参加在拼小大礼堂举行的庆祝黄桥决战胜利和欢迎新四军东进大会。新四军民运工作同志到校宣讲抗日形势,教唱抗日歌曲,并指导学生建立学生搞敌协会(简称学抗会),学生缪仁为主任。学抗会组建歌咏队和话剧队,多次在学校活动室、徐家祠参加文艺演出,宣传抗日救国,反参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磨擦。

19414月,苏中军区成立大会在拼茶镇举行,师生代表参加了大会,在各项活动中,部分学生与民运工作同志、抗大、鲁艺的学生频繁接触,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高中学生缪仁、于鸿生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期间,校长徐一朋被推选为苏北参政会参政员,泰东县参政会议长,学生徐长生被推选为泰东县参政员。

19418月中旬,日本侵略军占领拼茶镇,强占拼中校舍为驻地,学校被迫暂时停办。

回顾这一期间,拼中虽然是一所私立学校,其办学模式与一般旧学校想同,但由于学校主要负责人为中共早期党员,学校管理比较开放,革命思想得以传播,学生思想和抗日活动都比较活跃。特别是在新四军进抵拼茶以后,师生正面接受抗日民主教育,爱国热情和革命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为他们离校后服务社会和参加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这一时期的校友,绝大多数能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其中很多人先后投身革命事业,成为各条战线的领导干部,有些还在科技、文化、艺术方面取得成就。现在他们虽然都已离(退)休,但他们对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曾作出过重要贡献,他们中不少人是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校友于鸿生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周翔(在校时名周周俊翱)、苏云(在校时名徐云)、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们。还有些校友虽身居海外,却思念着母校和故土。

打印文章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