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校庆专栏>> 校庆动态

走近亲情 体验亲情 学会感恩

作者:zhangxiuyin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05日 点击数:

 ——高一(2)“迎校庆·感恩亲人”系列主题班会

设计理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缺乏交流,缺乏爱心等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学会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心中有父母,心中有家庭的情感。让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学习和生活,主动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贴父母,关爱父母,学会做人;培养主动分担和承担家庭重担的责任意识。

活动准备:
1、上周班会课按年级统一部署布置学生写自己和亲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2、年级提出班会的设计思路和要求,并进行过程指导。

3、班主任对学生的亲情故事进行筛选。

4、动员相关学生进行准备工作和选出主持人参与部分材料的编写工作。

5、精心制作相关的课件。

6、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引入,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甲、乙: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两个人,他们始终占据着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中的烦恼;他们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他们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他们便是我们的父母;有一种爱,他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那便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主持人同学们,在我们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生活琐事,这其中蕴涵着十分深厚的爱。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下面我宣布高一(2)班走近亲情 体验亲情 呼吸亲情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走近亲情、体验亲情——知恩、感恩

主持人甲:孟郊 的《游子吟》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主持人乙:为了我们,父母含辛茹苦;为了我们,父母日夜操劳;为了我们,父母心有牵挂,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我们在他们心中始终是最重要的。那一次次见面时的嘘寒问暖,那那一句句电话中关切的问候,那一次次千里迢迢的看望,无一不浸透着他们深深的爱,浓浓的情。或许,曾经我们没有,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亲情,体验这份感动吧!首先,请李薛丽同学为我们讲述她的亲情故事——那双充满泪水的眼睛。

 

附名单:

1、李薛丽:那双充满泪水的眼睛(父母的心)

★我们承载的是自己的未来,父母的殷切期望,家庭的命运。树立信心,不轻言放弃,不自暴自弃是我们永远的诺言!否则,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含辛茹苦培养我们的父母。心怀感恩,勇敢面对,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杨飞:父亲终于有手机了(父亲的节俭)

★手机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普通消费品。对有些人来说手机已超出了通讯的功能,成为一种娱乐设备,经常换手机甚至成为少数人的时尚。父亲是个船主,手机对他来说可能意味着遇到危险时的唯一逃生的希望。可他却迟迟不肯买。这是为什么?

3、曹李蓉:爱在梳头时(母亲的关爱)

★母爱是海,因而母爱无处不在。恐怕没有什么比母亲为自己梳头更令女儿神往的了。因为发间流淌着的是母亲细腻的浓浓的母爱,这是何等的奢侈,何等的幸福时光啊!然而,女儿渐渐长大了,母亲也逐渐衰老了,羊跪乳,鸟反哺,孩儿永远不忘母!女儿可曾想过为母亲梳梳头呢?

4、蔡圣丞:离家(母亲)

★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这句话总是那么富有哲理。无论是求学还是谋生,第一次离家在外的感觉总是那么令人刻骨铭心。原来家是那么的温暖,原来亲人是那么的可爱!可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拥有时好好珍惜这份人间最美好的真情呢?

5、丁娇娇:父爱其实并不遥远(父亲)

★是的,父爱,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我们已习以为常,没有用心去体会罢了。父爱是山,山是沉默的,但沉默并不意味着冷漠,爱并不都是言语能够传达的。不擅表达的人却往往拥有一颗滚烫的心。父爱便是如此。

6、花卫朋:我终于喜欢爸爸了(父亲)

★一个过早失去了爱妻,一个自幼就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父亲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独自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儿子将父亲的痛苦误解为冷漠。终于有一天两课孤寂的心碰撞到一起,从此两人有了第一次心与心交流……

7、桑姗:宽容的心

★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原因,我们的父母这代人往往没有机会接受太多的文化教育。因而他们将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然而我们这一代人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和教育的缺陷导致我们这一代人缺乏感恩情结,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了解父母,尊重父母,体贴父母,反而易产生鄙视,厌烦等情绪.可父母对我们仍然是一往情深.

8、汤晓辉:无私的母爱

★都说母亲是脆弱的,然而在遇到危险时,母亲却又是最勇敢,最坚强,最无私的,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子女的安危。也许,这是一种本能,但这种本能也足以让那些所谓的男子汉自惭形秽。向天下勇敢的母亲们致敬!

9、杨娴:爱—尽在无言中

★母亲所做的事情似乎总是那么琐碎,那么平凡,那么不起眼。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的点点滴滴汇成了母亲爱的海洋。

10、蔡宇鹏:妈妈的苦旅

★满以为已经长大的我们总是嫌母亲唠叨,可母亲总是那么擅于倾听,且把子女的话深藏在心灵最深处。一次平常的母子谈话,一本不经意间提到的文化大散文《文化苦旅》,却为何让母亲如此上心?下次别忘了说声“谢谢”!

11、徐功林:母亲 沉默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学会对父母大吼大叫,以为这就是长大,这就是成熟,终于可以和父母平起平坐,而无须再逆来顺受。可父母亲却为何表现得那么自然,不愠也不怒?也许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孩子的错误总是可以原谅的!母爱是海,海是能够包容一切的,可我们又如何能容忍对亲人的粗鲁无理?

12、戴显华:父爱无价

★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男儿当以事业为重。可在事业与子女之间,父亲却毅然选择了子女。父亲往往是最不擅长于表达爱的,可父亲却总是以行动演绎着人间最感人至深的父爱。为了随时掌握儿子学习生活的情况,父亲放弃了一个又一个待遇优厚的工作;为了让儿子多休息一会儿,父亲起床甚至拉拉链都小心翼翼,父亲的爱是如此的细腻,怎叫人不感动。面对早生华发的父亲,我不禁感叹:啊!父亲,我拿什么来爱你!

 

三、心怀感恩,回报亲情——学会报恩
主持人甲:纸短情长,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说不完,也道不尽。同学们的感恩故事再次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虽然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但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成长的每一步无不透着父母辛勤的汗水,体现着父母深沉的爱。我们的父母在时时刻刻挂念着我们,祝福着我们,当我们落寞时,抚慰我们孤寂的心灵;当我们迷惘时,照亮我们茫茫的人生……

主持人同学们,父母是勤劳的,也是勇敢的;父母是勤俭的,也是节约的;父母宽容的,也是无私的。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他们含辛茹苦地培养我们。那么我们该怎么回报父母呢?正所谓“感恩不待时”,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向爱我们的人和我们所爱的人感恩吧!请每位同学写几句简短的话:谈一谈怎样孝敬父母?

(学生谈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亲)

 

主持人甲: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倾听了一些同学的亲情故事,尽管时间有限,但这些亲情故事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父母亲为我们所做的那些平凡的琐事蕴涵着浓浓的亲情。正所谓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我们也初步讨论了如何去孝敬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爱是山,母爱是海,父母的恩情我们难以回报,父母亲也从未曾想过从儿女那儿得到什么回报,但作为子女我们必须时刻心怀感恩,时刻不忘报恩。

主持人下面请大家欢迎班主任讲话。

四、班主任讲话

感恩倡议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在座的大多数同学都属于90后,我们有我们的优点:我们热情奔放,我们朝气蓬勃;我们见识较多,知识面较广;我们遇事有主见,我们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但我们也有我们的弱点:我们的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分数和升学率,加之我们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我们觉得亲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不少学生不但不懂得感恩、报恩,只知道索取;反而对关心自己的亲人产生厌烦、逆反、甚至鄙视等情绪。

从出生到现在十多年的岁月里,我们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来,知恩图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度传为名句。成材先成人,不懂得感恩父母,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即便成绩再好,即便有再多的知识,即便有再高的智商,也不会成长为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有爱心的人。

因而,学习换位思考,理解父母;去走近亲情,体验亲情,回报亲情,消除和亲人间的隔阂和代沟,共同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就变得尤为重要。如果把握不住今天,以后纵有再多的深情,也难以弥补父母失落的缺憾。所以,针对本班同学的实际,我在这里郑重倡议:

1、成材先成人。感恩,是人生的一条基本准则,更是学会做人的根本。所以,要学会尊敬父母,主动接纳父母

2、主动了解父母、体贴父母,关爱父母(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3、(创造机会)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一杯茶,揉揉肩,讲讲笑话。给早已疲惫不堪的父母些许精神上的安慰

4、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和烦恼。学会节俭,不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关爱家庭、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5、学会宽容,求同存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体谅、理解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动辄就对父母发脾气,不与父母争吵,不当面顶撞父母,多为父母着想,换位思考。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地指出,争取父母的理解。

6、做人是根本,学习是关键。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将来能否很好地回报父母,建立美满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因为这是为我们的事业和未来奠定基础,创造平台的时期。

7、不轻言放弃,不自暴自弃。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含辛茹苦地培养我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的随随便便的不负责任的放弃无异于过早地摧毁了父母对我们,对家庭的希望。只要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相信自己,执着于我们的追求,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逾越不了的障碍。

8、多和父母沟通:父母牵挂的你要经常与他们聊天,哪怕是一个电话,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谈谈收获,讲讲感受,给父母一个好心情,不让父母操心,不让他们感到孤独,其实父母亲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

9、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10、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必要时及时与父母联系,别让父母牵肠挂肚,担惊受怕

11、学会每天反思学会对父母说“对不起”学会拥抱父母说声“谢谢”。

12、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英国人则大都是带着感激之心生活;中国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知恩图报的美德。我国父亲节为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每年38日是国际妇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别忘了在这些节日为父母送上一份祝福,一声问候。

感恩父母,一个应该履行的承诺,一份应该肩负的责任,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一条永不言弃的道路,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

感恩,不是压力,不是桎梏,更不是债务负担,而是催人向上的动力。学会感恩吧!在感恩的心情中,我们定将成为更健康、更完整、更完美的人。

五、主题班会结束

班会在“天下父母心”的歌声中结束。

 

“感恩系列”主题班会之“感恩亲人”小结

高一(2)班

时间:2007129日(星期日)晚2010——2055

地点:知行楼四楼多媒体教室

参加者:高一(2)全体学生及班主任

出席:王东宁校长、胡建如主任、高一年级全体班主任及各班班会主持人

点评:王东宁校长、胡建如主任、陆春建老师、许俊老师

一、设计理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缺乏交流,缺乏爱心等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二、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学会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心中有父母,心中有家庭的情感。让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学习和生活,主动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贴父母,关爱父母,学会做人;培养主动分担和承担家庭重担的责任意识。

三、活动准备

1、上周班会课按年级统一部署布置学生写自己和亲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2、年级提出班会的设计思路和要求,并进行过程指导。

3、班主任对学生的亲情故事进行筛选。

4、动员相关学生进行准备工作和选出主持人参与部分材料的编写工作。

5、精心制作相关的课件。

6、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四、班会过程

1、创设情境,通过课件在大屏幕上呈现班会主题,设计目的等,并播放感恩歌曲“母亲”,学生在歌声中进入现场并作准备。

2、主持人通过回顾亲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引入班会的主题——“走近亲情 体验亲情 呼吸亲情 学会感恩”。

3、主持人以孟郊的母爱颂歌《游子吟》中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引入话题——走近亲情、体验亲情(学会知恩、感恩)并让学生讲自己的亲情故事。

4、通过亲情故事让学生意识到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他们含辛茹苦地培养我们。那么我们该怎么回报父母呢?学生现场讨论并讲述向父母报恩的方式。

5、班主任对班会进行小结和升华。并提出倡议。

6、班会课在“天下父母心”感恩的歌曲中结束。

五、活动效果

1、本次主题班会于129日(周日)晚第三节自修进行,第四节进行了评课和小结。

2、王东宁校长:

综合评价:设计合理;内容真实;效果良好;亲情故事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同时篇幅的长短进行了合理的选择与兼顾。

意见:⑴、开头可以再简洁一些,为其他环节节省时间。

⑵、由主持人对亲情故事进行现场提炼和点评效果可能会更好。点评应注意简洁。(说明:为了节约时间,多安排几例亲情故事,设计时亲情故事的提炼和点评用课见呈现。)

3、胡建如主任:

综合评价:⑴、总体上是一次成功的班会,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由知恩、感恩到报恩,环节设计合理,可作为此次班会的模版。

⑵、准备充分合理,既有必要的预先设计(抒情性的亲情故事必须预先设计),也有必要的现场生成(亲情故事讲述之后学生通过思考或讨论积极主动地站起来谈如何报答父母的恩情)。

⑶、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在公开场合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有些甚至涉及到个人和家庭的隐私,说明班风是好的,是纯正的。

意见:

⑴、部分讲述亲情故事的学生声音偏低,提高声音效果应会更好。

⑵、将课件呈现出来的亲情故事的提炼和点评由主持人说出来,效果应更好。

4、陆春建老师:

⑴、实在性:取材;必要的预设与现场生成相结合。

⑵、艺术性:层叠式的环节设计,有铺垫,有推进,有高潮,具有感染力。

⑶、教师发言前注意到有一个学生举手但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发言,故在自己发言前让学生先发言,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⑷、由课堂到课外,爱心得已延伸。

⑸、通过课件,感恩音乐等进行场景设计,环境渲染,奠定情感基调,效果好。

六、个人反思

1、通过班会的组织和开展,使学生包括老师都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认识到了亲情的伟大与无私,并决定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亲人。

2、从班会后老师和学生的反应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比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

3、感恩教育应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加强过程教育,而不是只上几堂班会课。

4、进行感恩教育,既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增强学习的动力,也有助于班级和学校的管理。

七、几点建议

1、将感恩教育列入校风教育的范畴,在学校、年级、班级等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时刻带着一课感恩的心去生活和工作,学会知恩、感恩和报恩。

2、将感恩教育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将其系列化、系统化,校本化。并将其和学校的其他相关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并用制度加以规范、引导和进行评价。

3、成材先成人,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知道,栟中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殿堂,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想场所。搞好学习是成材的关键,而学会做人才是成材和做人的根本。

4、通过感恩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关爱他人,善待自己。让学生意识到感恩不是压力,不是桎梏,更不是债务负担,而是催人向上的动力。

5、通过专题班会和其他形式的感恩活动加强对学生感恩教育的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价。使知恩、感恩和报恩成为学生自发的行为习惯,成为学会做人和搞好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焦小飞

 

打印文章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