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校庆专栏>> 同窗忆旧

八秩大庆,栟中断想

作者:zhangxiuyin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15日 点击数:

  徐瑞芬

    栟中建校已八十年了。严格地说它的发展,壮大和辉煌是解放后六十年的事。因为最初十年是乡坤先贤捐资创办的私立学校;继后十年是数校联办的游击教学,栟中之名已不复存在。只有解放后才有了这所公办的、独立建制的、正轨化的栟茶中学。

六十年来,栟中三易其名,四易其门。最初叫“苏北栟茶初级中学”,次后叫“如东县栟茶初级中学”、“如东县栟茶中学”,现在叫省重点、四星级“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今天,栟中的校址没有变,校舍山彻底更新了,校容校貌大变样。最初的大门朝东,三间木瓦房致至今还在,整个校园只占现科技大楼的一小块。1951年国家提倡办“新型正轨化”学校,栟中第一次征地建房,大门朝南,在现在的两棵银杏树正前方20米处。改革开放后,学校规范不断发展扩大,门朝西,在现校内最高的一棵雪松之西50米外。在第三座大门之北20米处,即现在的牌楼式大门。校门的变更意味着学校的变化发展。今天校友们回母校或许有“柳暗花明”的感觉,但以两棵见证的历史的银杏树为标志,按此序巡访,或许会引起您许多美好的回忆。

栟中六十年是不断发展的六十年。它“为南通教育品牌更加亮丽奇目”作出了贡献(罗一民语),它誉满南通,享誉全国。

上世纪五十年代,栟中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多年位居全县第一。考取省立南通中学的为全志区同类学校之冠。自党的新教育方针颂布之后,学校工作更加明确规范,成绩斐然。1958年升格为完中,1959年被县、省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960年在全国文卫系统群英会上获得“先进单位”称号;1964年被定为南通地区两所“农村重点中学”之一。

1961年第一届高中生毕业,人们最担心的是他们能否经得起国家的检验?因为高中三年的任课老师大都是他们初中的一班人,而且对复习迎考报考高校知之甚少,但老师们三去海门向兄弟学校讨教,结果在全国录取率不到5%的情况下,升学率能达到10%以上。此后五年,师生信心大增,高考年年丰收,每年考取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总有几个人!

栟中毕业生考进高校后,他们继续发扬“肯吃苦,安纪律”的栟中传统,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业成绩优秀,好多人还担任系里、校里产学生会干部、团支部书记。六十年代前期,南京有关高校曾借省内完中校长赴宁开会之机,特地展出各校校友在大学的学业线成绩,栟中是较醒目的一块;栟中校长还曾被邀参加他们的座谈会,交流育人办学经验。1965年省教育厅长吴天石还曾亲笔来信表扬栟中高三学生“思想好,文章也写得好。”

也值得一提的,栟中直接回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的高初中毕业,他们本着“有文化”的优势,经过或长或短时期的锻炼,很多人成了农副业生产的能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紧,其中有成了农民企业家,很多人还当了县乡村干部。人各有志,机遇不同,但有一颗报国之心,处处都可发挥他们的光和热。

今天栟中的辉煌,非昔日可比,省市和中央十多家媒体已作详尽的报道,不容赘述。但正如姚止平校长说过,栟中之所以长兴不衰,能与时俱进,是因为有正确的办学理念的沉淀和优良校风的传承,还因为栟中一代代人精心打造。

栟中近六十年,先后明十三任校长。他们懂教育、会管理,能一以贯之地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准绳,以教学为中心,坚持全面发展不动摇;他们能坚决执行党的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他们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他们带领全校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着“一盘棋”,使各项 蒸蒸日上。

本人有幸在这样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环境中工作了近五十年。虽离乡背井,但乐在其中,栟中选择了我,我感到光荣和欣慰,我选择了栟中,我感到无悔无怨。

 

20089

打印文章
我要分享到:
上一篇:峥嵘岁月稠
下一篇:骄傲与期待